《烈火摯愛》如果阿拉應許的話

《烈火摯愛》是2013年柏林影展電影大觀單元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的得獎電影,也是《烈火焚身》的製作團隊最新電影作品。透過令人糾結的電影劇情鋪排張 力、帶領觀眾充分感受到現世國際現況,是《烈火焚身》與《烈火摯愛》的共通點,故事起因也都與中東地區宗教衝突脫離不了關係:《烈火焚身》是黎巴嫩的內 戰、而《烈火摯愛》則是一名局外人介入以阿衝突的故事。

《烈火摯愛》的故事發生在耶路撒冷附近的約旦河西岸以色列占領區。女主角克蘿伊是 來自加拿大的醫生,平日她住在猶太社區,每天必須要通過圍牆檢查哨、去到圍牆外的巴勒斯坦社區行醫(仍為以色列的佔領區。巴勒斯坦人目前是處於沒有自己的 國土的狀態)。白天,克蘿伊與巴勒斯坦人相處;晚上,克蘿伊與以色列人一起過休閒娛樂的生活。

克蘿伊分別擁有巴勒斯坦人、以色列人的好朋友,巴勒斯坦好友叫做蘭德、而以色列的年輕鄰居女性叫作阿伐。阿伐 是以色列的女大兵,每天在檢查哨上、讓出入於圍牆內外的人們通行;而克蘿伊的巴勒斯坦友人是一名孕婦,叫作蘭德。巴勒斯坦人從不避諱仇視猶太人的意識態 度,即便居住處是以色列的管制區、日常也受到以色列的監視,他們還是理直氣壯地對抗到處巡視的以色列軍人。就連還沒落地出生的孩子,巴勒斯坦人也期許孩子 將來能夠作為一名「聖戰士」、為巴勒斯坦民族奮勇對抗以色列。

但實際的生活上,究竟是怎樣?

其 實阿伐與蘭德並沒有甚麼不同,雖然一個是以色列人、一個是巴勒斯坦人,但她們都是只想要好好過日子的女人、不喜歡去面對緊繃的以巴關係(一個想過普通年輕 女性的正常生活,另一個則是想要好好把孩子生下來),他們,都是克蘿伊的好朋友。她們兩人,分別在圍牆的內外,都喜歡塗上藍色的指甲油、也愛櫻桃紅的口 紅,沒有甚麼不同。

但整個大環境,並不放過這些女人。

人數處於弱勢的以色列為了捍衛土地,培養出非常多的精銳大兵,全民皆兵、男女皆然。像是女兵阿伐本身,她並不想做查哨的工作,但她不得不做;而在情勢上頭處於弱勢的巴勒斯坦,用壯烈的人肉戰術、抵抗著以色列的強勢,像是蘭德的老公就是一名抗士。
夾在中間的克蘿伊,每天進出圍牆內外,白天跟著、看著巴勒斯坦難民過著簡陋的生活,晚上隨著、看著以色列人過著極為現代化的日子並且享受著夜生活……克蘿伊以為,自己與阿伐、與蘭德,並沒有甚麼不同。
直到有一天,蘭德即將臨盆。但他們卻被警哨困住,無法通過圍牆、及時就醫。
克蘿伊最後才徹底地了解:以巴之間的緊繃關係,容納不下任何一點人性的可能。而這嚴苛的環境,不只讓她犧牲掉了友情、甚至也毀掉了一條寶貴的生命。複雜的感觸之下,克蘿伊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。

《烈 火摯愛》的故事在平靜的描述過程之中,漸漸地讓你看見這道圍牆內外的種種情形。一邊是猶太人、另一邊是巴勒斯坦人,他們的老家一樣都是在這塊土地上、但是 爭奪之戰尚未止息。兩邊有不同的信仰,一邊是說阿門、一邊是叫阿拉。最後,一個生存意義被大環境給抹煞的平凡女人、竟要透過自我犧牲,換取精神上的永恆存 在,並且還要以一句『如果阿拉應許的話』,為這令人感到無奈的結果,畫下句點。

劇末的最後,安排了寄居在德蘭家中的小男孩,穿著超人的 披風、在高聳的圍牆之下鑿了一個小洞。從小洞之中看出去,男孩喃喃自語著:『啊,有樹、樹上長著兩棵小樹……』一棵樹上何以會長著兩棵小樹?這塊巴勒斯坦 地區上,原本就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老家,但他們卻為此爭奪不休。而從洞外窺探他們、什麼也不能做的小男孩,就像是我們這些局外人一樣:從電影螢幕的這個 『洞』去看他們,然後唏噓不已。

究竟該不該介入人家,像是遠從加拿大前往巴勒斯坦區行醫的克蘿伊?
怕的就是,我們也會像是克蘿伊一樣,涉入太深、感情用事之後,也失去理智地跟著做了一些自己也不能理解的事也說不定。

戰爭的存在原因者眾多,爭取和平的方式卻是非常稀少。尤其在這一塊全世界大部分重要宗教的聖地聚集之處,仍正紛紛擾擾、不得安寧,這真是全世界最為諷刺的一件事情了。

原文出處 http://cheercut.pixnet.net/blog/post/31847315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iahu15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