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哈瓦那到邁阿密,卻沒有歌舞昇平的《漂流古巴》

來自1966年,長達四十六年的法案(Cuban Adjustment Act of November 2, 1966)使得古巴人兒,前仆後繼的橫跨邁阿密海,當然不是為了看NBA邁阿密熱火隊,而是為了踏上美國土地,那一刻算起後一年可以申請長期居留的「權益」。

反共至此,無以復加。筆者在拼拼湊湊的西班牙文中看完偽紀錄片《漂流古巴》,哈瓦那的傷心舞步,搭配平日尋開心的牙買加音樂,卻是一點都開心不起來....

漂流過海
期待到「對岸」,是普遍的古巴願望。《漂流古巴》中女孩這樣說道:「有時會有離開的人歸來, 待遇如帝王尊崇」,要離開的辦法唯有通過145公里的距離,到對岸的邁阿密。美國與古巴並無邦交關係,但是由於反共,甚至恐共的封建制度,讓沒有被攔截的 古巴人,能夠在自有國度的彼岸發展人生。

故事中的主人翁不過青少年,尤其勞爾這樣說道:「留在這裡整天只有流汗跟幹炮」。女導演Lucy 的冷酷鏡頭,帶過一群嬉鬧的小毛孩,或倒立或跳躍或入水,這些平常視為「危險」的歡樂嬉鬧,揭示了其家長的缺席與不在場。成年人的路邊結黨舞蹈,吟唱流行 音樂,也只是用歡樂打發無事可作、沒有刺激的生活,更如同站在路邊的年輕愛滋女孩一樣殘酷。

不是不孝順的三人,各有動機,當然,愛情、親情,以及他所暗示的....

素人演員
露 西導演這樣說:「他們都不是演員,但卻都很會演。」還說「他們背誦台詞,像發條裝置一般準確熟練,但是卻同時保有對這一件事情的新鮮感。」 素人演員在導演的指導下,讓電影如紀錄片一般記述,記述古巴日常的生活。這些小孩,卻也藉由電影宣傳的機會,在影展期間跳機,現實與電影一時之間交錯糾 結,意外的,使得這部電影的政治寓言,多加了一個子題,一個關於邊境、移民,以及美國政策的敏感話題。

文章出處:http://tw.movies.yahoo.com/moviereview/d/a/130201/3/xet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iahu15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