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缺歲月《一代宗師》

人的武功再高,也高不過整個時代,鋪天蓋地席捲而來。

王家衛的《一代宗師》打通武學電影任督二脈,故事有底蘊且武打精采,兼顧裡子和面子,非常好看。電影是葉問成就一代宗師故事,背後卻是最動盪的時代,葉問幾經戰亂、改朝換代,最後在香港落地深根。《一代宗師》是香港一代人的故事,身世漂泊,卻能在困境中不卑不亢生活。

葉問出身佛山望族,四十歲前生活無憂,後來移居香港傳授武學。葉問曾說:「踏出那一步,從此只有眼前路,沒有 身後身」,講的就是香港人顛沛流離的歷史,在中日戰爭,國共內戰時期,香港和台灣一樣,接納了許多來自大陸移民,連年的戰爭讓他們離家流亡。人武功再高, 也高不過時代滄桑,生命或生活,不是你我可以做主。

龍應台曾在〈大江大海一九四九〉描述對香港人觀察,「從外面看起來,七百萬香港人,就 是一個整體,都是說廣州話的香港人。…原來每一個香港人都藏著一個身世的故事;很多故事都來自江海動盪的一九四九。…當年流過來的百萬人潮,進入這個文化 與語言的大熔爐裡…,現代化的領先,是靠一種力爭上游的拼搏意志得到的。」

香港人當 時的處境,造就了世代的個性與現在的環境。這裡頭的無奈、遺憾與哀愁,由王家衛透過葉問故事表現出來,或許再適合不過,王家衛與「只有眼前路」的香港人最 大不同,他是個很念舊的人,總是那樣回頭顧盼,電影裡場景、人物,甚至台詞時常一再出現,彷彿都被賦予了自我的魂魄,讓人想忘,也忘不了。

王 家衛把戰亂年代的鬼魂招回現在,並將精神情感無限放大,濃縮成瞬間的美麗。就像葉問(梁朝偉)與宮二(章子怡)的相遇,兩人過招之間點到為止,但是一釐米 的近距接觸,是功夫的從容也是危險,從此心中魂牽夢縈的危險。故事所有起源,來自東北拳法宗師─宮寶森的退休儀式,並請來葉問過招,只是,宮二不甘心父親 生平一敗,便要私下領較。

葉問和宮二就是裡子與面子的差別,相較於葉問的謙讓能忍, 宮二一輩子都不能輸。宮寶森曾說自己女兒:「眼睛裡只有勝負,沒有人情世故」,在身不由己時代為面子而活,只會讓命運更添痛苦。剛開始,葉問和宮二還有書 信往來,像侯孝賢在《悲情城市》用字卡與畫外音表現書信語意之美,他們曾約定再會,萬想不到,人世間的戰亂和意外,早為他們決定一切。

這 是我很喜歡的一段,十幾年過去,葉問與宮二在香港再度會面,三言兩語的簡短問候,越是輕描淡寫,越遮掩不住時代在他們身上留下的變遷傷痕。然而,中國人是 能忍的,他們都選擇繼續壓抑,無論是愛情也好、家業也罷,都成了過眼雲煙,緬懷傷痛不能治癒傷口,他們只能在香港看著眼前路,認份過活。

唯 獨宮二就是這麼要強的人,單為一個不能輸,寧可與波瀾萬丈的時代抗衡,盡管有怨,也絕不後悔。敢愛敢恨的人格特質,因為不肯放下、才有人的牽掛,更因此成 為電影裡關鍵角色,甚至兩小時的劇本結構不夠完整,還依靠宮二牽繫起其他角色,比如東北的白猿馬三(張晉)、八極拳一線天(張震)都與葉問錯身而過。反而 是宮二與一線天在火車上的相遇,以及宮二和馬三那場火車站對決,都刻劃出王家衛美麗的一瞬間。行進中火車代表從未停留的時間,過去了未必能再相見,但是人 與人交錯的當下,一瞬間的眷戀就變成了心中的永遠。

其實,性格早決定了命運,王家衛的電影難拍,就難在角色的個性延展。葉問無疑是壓抑 的,他才從宮寶森手中接過名聲,戰爭也就接踵而來,但他並沒被打敗,反而等待機會創造自己時代,這就是香港人強韌的民族性,從一無所有到從無到有,也呼應 電影一再提及的「一步一擂台。拼一口氣,點一盞燈,有燈就有人」,成就的不只是葉問的宗師之路,更是香港人扭轉逆勢的輝煌歷史。

《一 代宗師》開場的武打戲實在精彩,招式在快慢之間自若收放,是功夫的精湛嶄現,雨中的打鬥場面,水更是力量的形態表現,放肆揮灑整個畫面。同時,要拍出形隨 意走,更要高超攝影與美術的搭配,尤其《一代宗師》美術設計,簡直跟藝術一樣,服裝、妝髮、場景,豈止考究,仔細琢磨出屬於這部電影的味道。電影裡一再出 現的流浪野犬,代表香港人漂泊身世,以及在不同年代都運用了相片為人物留影,或許也是念舊的王家衛,刻意為人們留下駐足過的時代印記。

現 在回想,《功夫》大宅子裡不同流派的隱世高手,其實都來自不同的他鄉,最後選在香港安身立命。王家衛的回頭顧盼,讓一切有了意義,武學意境、時代變遷與人 生的無常,我們在《一代宗師》裡看到了充滿情感的詮釋,或許總是藏身在墨鏡背後的王家衛,心中所想就像宮二最後告白一樣,人生若無憾,那該多無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iahu15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